Koa是一个类似于Express的Web开发框架,创始人也是同一个人。它的主要特点是,使用了ES6的Generator函数,进行了架构的重新设计。也就是说,Koa的原理和内部结构很像Express,但是语法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升级。
官方faq有这样一个问题:”为什么koa不是Express 4.0?“,回答是这样的:”Koa与Express有很大差异,整个设计都是不同的,所以如果将Express 3.0按照这种写法升级到4.0,就意味着重写整个程序。所以,我们觉得创造一个新的库,是更合适的做法。“
Koa 应用
一个Koa应用就是一个对象,包含了一个middleware数组,这个数组由一组Generator函数组成。这些函数负责对HTTP请求进行各种加工,比如生成缓存、指定代理、请求重定向等等。
1 | var koa = require('koa'); |
上面代码中,变量app就是一个Koa应用。它监听3000端口,返回一个内容为Hello World的网页。
app.use方法用于向middleware数组添加Generator函数。
listen方法指定监听端口,并启动当前应用。它实际上等同于下面的代码。
1 | 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 |
中间件
Koa的中间件很像Express的中间件,也是对HTTP请求进行处理的函数,但是必须是一个Generator函数。而且,Koa的中间件是一个级联式(Cascading)的结构,也就是说,属于是层层调用,第一个中间件调用第二个中间件,第二个调用第三个,以此类推。上游的中间件必须等到下游的中间件返回结果,才会继续执行,这点很像递归。
中间件通过当前应用的use方法注册。
1 | app.use(function* (next){ |
上面代码中,app.use
方法的参数就是中间件,它是一个Generator函数,最大的特征就是function命令与参数之间,必须有一个星号。Generator函数的参数next,表示下一个中间件。
Generator函数内部使用yield命令,将程序的执行权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,即yield next
,要等到下一个中间件返回结果,才会继续往下执行。上面代码中,Generator函数体内部,第一行赋值语句首先执行,开始计时,第二行yield语句将执行权交给下一个中间件,当前中间件就暂停执行。等到后面的中间件全部执行完成,执行权就回到原来暂停的地方,继续往下执行,这时才会执行第三行,计算这个过程一共花了多少时间,第四行将这个时间打印出来。
下面是一个两个中间件级联的例子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) { |
上面代码中,第一个中间件调用第二个中间件saveResults,它们都向this.body
写入内容。最后,this.body
的输出如下。
1 | header |
只要有一个中间件缺少yield next
语句,后面的中间件都不会执行,这一点要引起注意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next){ |
上面代码中,因为第二个中间件少了yield next
语句,第三个中间件并不会执行。
如果想跳过一个中间件,可以直接在该中间件的第一行语句写上return yield next
。
1 | app.use(function* (next) { |
由于Koa要求中间件唯一的参数就是next,导致如果要传入其他参数,必须另外写一个返回Generator函数的函数。
1 | function logger(format) { |
上面代码中,真正的中间件是logger函数的返回值,而logger函数是可以接受参数的。
多个中间件的合并
由于中间件的参数统一为next(意为下一个中间件),因此可以使用.call(this, next)
,将多个中间件进行合并。
1 | function *random(next) { |
上面代码中,中间件all内部,就是依次调用random、backwards、pi,后一个中间件就是前一个中间件的参数。
Koa内部使用koa-compose模块,进行同样的操作,下面是它的源码。
1 | function compose(middleware){ |
上面代码中,middleware是中间件数组。前一个中间件的参数是后一个中间件,依次类推。如果最后一个中间件没有next参数,则传入一个空函数。
路由
可以通过this.path
属性,判断用户请求的路径,从而起到路由作用。
1 | app.use(function* (next) { |
下面是多路径的例子。
1 | let koa = require('koa') |
上面代码中,每一个中间件负责一个路径,如果路径不符合,就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。
复杂的路由需要安装koa-router插件。
1 | var app = require('koa')(); |
上面代码对根路径设置路由。
Koa-router实例提供一系列动词方法,即一种HTTP动词对应一种方法。典型的动词方法有以下五种。
- router.get()
- router.post()
- router.put()
- router.del()
- router.patch()
这些动词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参数,第一个是路径模式,第二个是对应的控制器方法(中间件),定义用户请求该路径时服务器行为。
1 | router.get('/', function *(next) { |
上面代码中,router.get
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根路径,第二个参数是对应的函数方法。
注意,路径匹配的时候,不会把查询字符串考虑在内。比如,/index?param=xyz
匹配路径/index
。
有些路径模式比较复杂,Koa-router允许为路径模式起别名。起名时,别名要添加为动词方法的第一个参数,这时动词方法变成接受三个参数。
1 | router.get('user', '/users/:id', function *(next) { |
上面代码中,路径模式\users\:id
的名字就是user
。路径的名称,可以用来引用对应的具体路径,比如url方法可以根据路径名称,结合给定的参数,生成具体的路径。
1 | router.url('user', 3); |
上面代码中,user就是路径模式的名称,对应具体路径/users/:id
。url方法的第二个参数3,表示给定id的值是3,因此最后生成的路径是/users/3
。
Koa-router允许为路径统一添加前缀。
1 | var router = new Router({ |
路径的参数通过this.params
属性获取,该属性返回一个对象,所有路径参数都是该对象的成员。
1 | // 访问 /programming/how-to-node |
param方法可以针对命名参数,设置验证条件。
1 | router |
上面代码中,如果/users/:user
的参数user对应的不是有效用户(比如访问/users/3
),param方法注册的中间件会查到,就会返回404错误。
redirect方法会将某个路径的请求,重定向到另一个路径,并返回301状态码。
1 | router.redirect('/login', 'sign-in'); |
redirec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请求来源,第二个参数是目的地,两者都可以用路径模式的别名代替。
context对象
中间件当中的this表示上下文对象context,代表一次HTTP请求和回应,即一次访问/回应的所有信息,都可以从上下文对象获得。context对象封装了request和response对象,并且提供了一些辅助方法。每次HTTP请求,就会创建一个新的context对象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){ |
context对象的很多方法,其实是定义在ctx.request对象或ctx.response对象上面,比如,ctx.type和ctx.length对应于ctx.response.type和ctx.response.length,ctx.path和ctx.method对应于ctx.request.path和ctx.request.method。
context对象的全局属性。
- request:指向Request对象
- response:指向Response对象
- req:指向Node的request对象
- res:指向Node的response对象
- app:指向App对象
- state:用于在中间件传递信息。
1 | this.state.user = yield User.find(id); |
上面代码中,user属性存放在this.state
对象上面,可以被另一个中间件读取。
context对象的全局方法。
- throw():抛出错误,直接决定了HTTP回应的状态码。
- assert():如果一个表达式为false,则抛出一个错误。
1 | this.throw(403); |
assert方法的例子。
1 | // 格式 |
以下模块解析POST请求的数据。
1 | var parse = require('co-body'); |
错误处理机制
Koa提供内置的错误处理机制,任何中间件抛出的错误都会被捕捉到,引发向客户端返回一个500错误,而不会导致进程停止,因此也就不需要forever这样的模块重启进程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) { |
上面代码中,中间件内部抛出一个错误,并不会导致Koa应用挂掉。Koa内置的错误处理机制,会捕捉到这个错误。
当然,也可以额外部署自己的错误处理机制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) { |
上面代码自行部署了try…catch代码块,一旦产生错误,就用this.throw
方法抛出。该方法可以将指定的状态码和错误信息,返回给客户端。
对于未捕获错误,可以设置error事件的监听函数。
1 | app.on('error', function(err){ |
error事件的监听函数还可以接受上下文对象,作为第二个参数。
1 | app.on('error', function(err, ctx){ |
如果一个错误没有被捕获,koa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500错误“Internal Server Error”。
this.throw方法用于向客户端抛出一个错误。
1 | this.throw(403); |
this.throw
方法的两个参数,一个是错误码,另一个是报错信息。如果省略状态码,默认是500错误。
this.assert
方法用于在中间件之中断言,用法类似于Node的assert模块。
1 | this.assert(this.user, 401, 'User not found. Please login!'); |
上面代码中,如果this.user属性不存在,会抛出一个401错误。
由于中间件是层级式调用,所以可以把try { yield next }
当成第一个中间件。
1 | app.use(function *(next) { |
cookie
cookie的读取和设置。
1 | this.cookies.get('view'); |
get和set方法都可以接受第三个参数,表示配置参数。其中的signed参数,用于指定cookie是否加密。如果指定加密的话,必须用app.keys
指定加密短语。
1 | app.keys = ['secret1', 'secret2']; |
this.cookie的配置对象的属性如下。
- signed:cookie是否加密。
- expires:cookie何时过期
- path:cookie的路径,默认是“/”。
- domain:cookie的域名。
- secure:cookie是否只有https请求下才发送。
- httpOnly:是否只有服务器可以取到cookie,默认为true。
session
1 | var session = require('koa-session'); |
Request对象
Request对象表示HTTP请求。
(1)this.request.header
返回一个对象,包含所有HTTP请求的头信息。它也可以写成this.request.headers
。
(2)this.request.method
返回HTTP请求的方法,该属性可读写。
(3)this.request.length
返回HTTP请求的Content-Length属性,取不到值,则返回undefined。
(4)this.request.path
返回HTTP请求的路径,该属性可读写。
(5)this.request.href
返回HTTP请求的完整路径,包括协议、端口和url。
1 | this.request.href |
(6)this.request.querystring
返回HTTP请求的查询字符串,不含问号。该属性可读写。
(7)this.request.search
返回HTTP请求的查询字符串,含问号。该属性可读写。
(8)this.request.host
返回HTTP请求的主机(含端口号)。
(9)this.request.hostname
返回HTTP的主机名(不含端口号)。
(10)this.request.type
返回HTTP请求的Content-Type属性。
1 | var ct = this.request.type; |
(11)this.request.charset
返回HTTP请求的字符集。
1 | this.request.charset |
(12)this.request.query
返回一个对象,包含了HTTP请求的查询字符串。如果没有查询字符串,则返回一个空对象。该属性可读写。
比如,查询字符串color=blue&size=small
,会得到以下的对象。
1 | { |
(13)this.request.fresh
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缓存是否代表了最新内容。通常与If-None-Match、ETag、If-Modified-Since、Last-Modified等缓存头,配合使用。
1 | this.response.set('ETag', '123'); |
(14)this.request.stale
返回this.request.fresh
的相反值。
(15)this.request.protocol
返回HTTP请求的协议,https或者http。
(16)this.request.secure
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当前协议是否为https。
(17)this.request.ip
返回发出HTTP请求的IP地址。
(18)this.request.subdomains
返回一个数组,表示HTTP请求的子域名。该属性必须与app.subdomainOffset属性搭配使用。app.subdomainOffset属性默认为2,则域名“tobi.ferrets.example.com”返回[“ferrets”, “tobi”],如果app.subdomainOffset设为3,则返回[“tobi”]。
(19)this.request.is(types…)
返回指定的类型字符串,表示HTTP请求的Content-Type属性是否为指定类型。
1 | // Content-Type为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 |
如果不满足条件,返回false;如果HTTP请求不含数据,则返回undefined。
1 | this.is('html'); // false |
它可以用于过滤HTTP请求,比如只允许请求下载图片。
1 | if (this.is('image/*')) { |
(20)this.request.accepts(types)
检查HTTP请求的Accept属性是否可接受,如果可接受,则返回指定的媒体类型,否则返回false。
1 | // Accept: text/html |
如果accepts方法没有参数,则返回所有支持的类型(text/html,application/xhtml+xml,image/webp,application/xml,/)。
如果accepts方法的参数有多个参数,则返回最佳匹配。如果都不匹配则返回false,并向客户端抛出一个406”Not Acceptable“错误。
如果HTTP请求没有Accept字段,那么accepts方法返回它的第一个参数。
accepts方法可以根据不同Accept字段,向客户端返回不同的字段。
1 | switch (this.request.accepts('json', 'html', 'text')) { |
(21)this.request.acceptsEncodings(encodings)
该方法根据HTTP请求的Accept-Encoding字段,返回最佳匹配,如果没有合适的匹配,则返回false。
1 | // Accept-Encoding: gzip |
注意,acceptEncodings方法的参数必须包括identity(意为不编码)。
如果HTTP请求没有Accept-Encoding字段,acceptEncodings方法返回所有可以提供的编码方法。
1 | // Accept-Encoding: gzip, deflate |
如果都不匹配,acceptsEncodings方法返回false,并向客户端抛出一个406“Not Acceptable”错误。
(22)this.request.acceptsCharsets(charsets)
该方法根据HTTP请求的Accept-Charset字段,返回最佳匹配,如果没有合适的匹配,则返回false。
1 | // Accept-Charset: utf-8, iso-8859-1;q=0.2, utf-7;q=0.5 |
如果acceptsCharsets方法没有参数,则返回所有可接受的匹配。
1 | // Accept-Charset: utf-8, iso-8859-1;q=0.2, utf-7;q=0.5 |
如果都不匹配,acceptsCharsets方法返回false,并向客户端抛出一个406“Not Acceptable”错误。
(23)this.request.acceptsLanguages(langs)
该方法根据HTTP请求的Accept-Language字段,返回最佳匹配,如果没有合适的匹配,则返回false。
1 | // Accept-Language: en;q=0.8, es, pt |
如果acceptsCharsets方法没有参数,则返回所有可接受的匹配。
1 | // Accept-Language: en;q=0.8, es, pt |
如果都不匹配,acceptsLanguages方法返回false,并向客户端抛出一个406“Not Acceptable”错误。
(24)this.request.socket
返回HTTP请求的socket。
(25)this.request.get(field)
返回HTTP请求指定的字段。
Response对象
Response对象表示HTTP回应。
(1)this.response.header
返回HTTP回应的头信息。
(2)this.response.socket
返回HTTP回应的socket。
(3)this.response.status
返回HTTP回应的状态码。默认情况下,该属性没有值。该属性可读写,设置时等于一个整数。
(4)this.response.message
返回HTTP回应的状态信息。该属性与this.response.message
是配对的。该属性可读写。
(5)this.response.length
返回HTTP回应的Content-Length字段。该属性可读写,如果没有设置它的值,koa会自动从this.request.body推断。
(6)this.response.body
返回HTTP回应的信息体。该属性可读写,它的值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。
- 字符串:Content-Type字段默认为text/html或text/plain,字符集默认为utf-8,Content-Length字段同时设定。
- 二进制Buffer:Content-Type字段默认为application/octet-stream,Content-Length字段同时设定。
- Stream:Content-Type字段默认为application/octet-stream。
- JSON对象:Content-Type字段默认为application/json。
- null(表示没有信息体)
如果this.response.status
没设置,Koa会自动将其设为200或204。
(7)this.response.get(field)
返回HTTP回应的指定字段。
1 | var etag = this.get('ETag'); |
注意,get方法的参数是区分大小写的。
(8)this.response.set()
设置HTTP回应的指定字段。
1 | this.set('Cache-Control', 'no-cache'); |
set方法也可以接受一个对象作为参数,同时为多个字段指定值。
1 | this.set({ |
(9)this.response.remove(field)
移除HTTP回应的指定字段。
(10)this.response.type
返回HTTP回应的Content-Type字段,不包括“charset”参数的部分。
1 | var ct = this.reponse.type; |
该属性是可写的。
1 | this.reponse.type = 'text/plain; charset=utf-8'; |
设置type属性的时候,如果没有提供charset参数,Koa会判断是否自动设置。如果this.response.type
设为html,charset默认设为utf-8;但如果this.response.type
设为text/html,就不会提供charset的默认值。
(10)this.response.is(types…)
该方法类似于this.request.is()
,用于检查HTTP回应的类型是否为支持的类型。
它可以在中间件中起到处理不同格式内容的作用。
1 | var minify = require('html-minifier'); |
上面代码是一个中间件,如果输出的内容类型为HTML,就会进行最小化处理。
(11)this.response.redirect(url, [alt])
该方法执行302跳转到指定网址。
1 | this.redirect('back'); |
如果redirec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back,将重定向到HTTP请求的Referrer字段指定的网址,如果没有该字段,则重定向到第二个参数或“/”网址。
如果想修改302状态码,或者修改body文字,可以采用下面的写法。
1 | this.status = 301; |
(12)this.response.attachment([filename])
该方法将HTTP回应的Content-Disposition字段,设为“attachment”,提示浏览器下载指定文件。
(13)this.response.headerSent
该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,检查是否HTTP回应已经发出。
(14)this.response.lastModified
该属性以Date对象的形式,返回HTTP回应的Last-Modified字段(如果该字段存在)。该属性可写。
1 | this.response.lastModified = new Date(); |
(15)this.response.etag
该属性设置HTTP回应的ETag字段。
1 | this.response.etag = crypto.createHash('md5').update(this.body).digest('hex'); |
注意,不能用该属性读取ETag字段。
(16)this.response.vary(field)
该方法将参数添加到HTTP回应的Vary字段。
CSRF攻击
CSRF攻击是指用户的session被劫持,用来冒充用户的攻击。
koa-csrf插件用来防止CSRF攻击。原理是在session之中写入一个秘密的token,用户每次使用POST方法提交数据的时候,必须含有这个token,否则就会抛出错误。
1 | var koa = require('koa'); |
POST请求含有token,可以是以下几种方式之一,koa-csrf插件就能获得token。
- 表单的_csrf字段
- 查询字符串的_csrf字段
- HTTP请求头信息的x-csrf-token字段
- HTTP请求头信息的x-xsrf-token字段
数据压缩
koa-compress模块可以实现数据压缩。
1 | app.use(require('koa-compress')()) |
源码解读
每一个网站就是一个app,它由lib/application
定义。
1 | function Application() { |
app.use()
用于注册中间件,即将Generator函数放入中间件数组。
1 | app.use = function(fn){ |
app.listen()
就是http.createServer(app.callback()).listen(...)
的缩写。
1 | app.listen = function(){ |
上面代码中,app.callback()
会返回一个函数,用来处理HTTP请求。它的第一行mw = [respond].concat(this.middleware)
,表示将respond函数(这也是一个Generator函数)放入this.middleware
,现在mw就变成了[respond, S1, S2, S3]
。
compose(mw)
将中间件数组转为一个层层调用的Generator函数。
1 | function compose(middleware){ |
上面代码中,下一个generator函数总是上一个Generator函数的参数,从而保证了层层调用。
var fn = co.wrap(gen)
则是将Generator函数包装成一个自动执行的函数,并且返回一个Promise。
1 | //co package |
由于co.wrap(compose(mw))
执行后,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,所以可以对其使用catch方法指定捕捉错误的回调函数fn.call(ctx).catch(ctx.onerror)
。
将所有的上下文变量都放进context对象。
1 | app.createContext = function(req, res){ |
真正处理HTTP请求的是下面这个Generator函数。
1 | function *respond(next) { |
参考链接
- Koa Guide
- William XING, Is Koa.js right for me?
⬆ back to top